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国日化1981 第10节(2 / 3)

渔愿意等等,可以给她做个。周渔自然同意了,还预付了五块钱定金。

就是大高压锅没有,周渔原以为只能接着用蒸笼消毒了,没想到老村长给她找了一个,135升的大高压锅,价格要的也算合理,80块。

周渔这才知道,老村长那天在她的菇房里撒么什么,他不是在看新奇,也不是在审视,他是在看周渔缺什么。

周渔想说谢谢,老村长只留了一句:“有本事就好好干。”

这样,她需要的设备大致是凑齐了。

随后几天,不管村子里怎么议论纷纷兴致高涨,她要不窝在菇房里,平菇的母种扩大培养,草菇已经出菇控制温度和湿度,要不就跑去了市里,只是也不卖菜,用刘霞的话说:“不知道去哪里,到了就走了,下午五点又回来了。”

等到了十月中旬,五号房里的草菇已经长得颇为喜人,马上就可以采摘。

林巧慧瞧着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可爱,问周渔:“要不明天摘点,我们卖卖试试?”

周渔却摇了头:“这批不这么卖。”

第一批菌种太差了,产出也就是35斤左右,这一批为的不是赚钱,而是要打响名号,南州的冬天可没有蘑菇,她不但得让人知道她这里有,还得形成风气——冬天就得吃蘑菇!

林巧慧问:“那怎么卖?”

那自然要卖到整个南州人们发了工资过年过节过生日庆祝的时候咬咬牙才能去的国营大饭店——利民餐馆!

利民餐馆是南州商业局下属单位,在南州市的国营大饭店中,是最出名的一家。

不过虽然叫利民,这里的东西可不便宜,一盘油焖大虾要三块二,一碗最普通的鸡蛋汤也要五毛钱。

很多人听了这个价钱,都会忍不住说:“一斤鸡蛋才三毛,能做多少碗蛋汤!傻子才去吃。”

但大家就是有消费欲望啊,这年头除了国营的饭店根本没有吃饭的地方,贵也得来!

所以,这里依旧想要破费一点上馆子庆祝一下的首选之地。

听说要是来的晚了,都点不到菜。

周渔前几天进城已经摸透了国营饭店的上班时间——他们不卖早餐,早上八点钟上班,无论是煤还是蔬菜瓜果,都是这个点送过来。

周渔提前跟严华借了自行车,到饭店门口的时候,不过早上八点,这会儿门还关着呢。她站在原地往里瞧了瞧,里面的陈列很是古朴——四方桌长条凳,墙上还挂着菜牌。

大堂里一个人没有,隐隐约约的,后堂传来了些许声响。

周渔干脆扭过头,去了后门。

果不其然,后院正忙着,几辆板车停在里面,送煤的送米面油的送菜的这会儿都来了,有人正拿着单子收东西。

门口并没有人堵着,周渔就趁机跟着走了进去,往送菜的那个拖板车那儿走了走,收菜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这会儿正问呢:“今天有什么?”

“韭菜!”对方声音挺高亢,“我们队的韭菜终于不生病了,我跟你说可好呢!”

说着,他还拿了一把出来,果不其然,韭叶宽厚肥大,油绿油绿的,瞧着就不错。大姐扒拉了一下看了看根部,又掐了一块瞧了瞧细嫩,终于点了头:“哎呀,真不错!这一年多都收不到好韭菜了。今天可以上饺子了。”

“你们这是攻克那个什么病了!?”

对方美滋滋,“上次不是说我们队里去了省城找专家,不过专家也没给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但奇了的是,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南农大的一个姑娘,人家懂这个,跟我们写了一整页的防治办法,回来我们死马当活马医,真管用了。”

“我跟您说,今年冬天,我们肯定能供你们不少韭菜!”

周渔听着听着就知道,这居然碰上了小林村的人,她回来后忙得很,也没关注那边,显然这是颇有成效,周渔瞧着也挺高兴的。

那位大姐也跟着笑起来:“那你们运气可不错,这下我们也放心了,天天都有人问有没有韭菜饺子,我们也为难。”

对方一个劲儿点头,不过大姐很快又说:“那还有其他新鲜菜吗?”

“这都十月底了,别说新鲜菜,就这豆角茄子都是最后几茬,过几天就没有了。您不是也知道吗?”

姜桂香当然知道,她就是忍不住问问。

虽然这年头,饭店菜单有什么顾客吃什么,但他们不是还有一项任务——招待吗!

这就不能他们定菜单了,得人家定。

每年的冬天最不好过了,招待有定数,全部肉食就超标,素菜就那几样。

譬如说今天,肥皂厂的领导就来定了桌,要请客吃饭。她问了问,请的是省肥皂厂的专家团队——他们厂的肥皂这两年销量下降太厉害,自己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原因,而同省的兄弟单位省肥皂厂的销量一直不错,所以让人家来帮帮忙。

这顿饭是接风。

用肥皂厂厂长莫大海的话说:“这是技术交流,务必把菜式安排的合理又得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