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你,你可别让我失望了。”她补充了句。
萧九矜饮尽杯中茶水,看见谢绍的眼神中似有沉思神色;等待许久后,则见其微微点了下头。
于是萧九矜便起身:“时候不早了,说不定阿遥也已从苏府回来了;那我便先告辞……”
“等等……念卿,你要说的事说完了,我今日喊你来,却还没说我要说的事呢。”
——谢绍话语落地,却引得萧九矜一愣。
念卿……是她的表字。
只是因着这表字与她的名字没什么关系、听上去也没什么特别意义,所以从来没有人这么唤她。
不那么熟悉的人唤她“乐安”,熟悉些的,则更亲密些唤她“九矜”。
这表字是当初及笄时礼部选了好几个给皇帝皇帝选的,据萧璟说,当初皇帝本来想选的皇上另一个;只是那个表字意义不大好,萧璟才劝皇帝改成了这个。
萧璟说,“念卿”是温婉美好、会被很多人喜爱、敬重的含义。
往事闪过脑海,萧九矜微微垂下眼眸。
谢绍带血的利剑从萧璟身体里拔出的回忆就这么掠过心头,若说不介怀那肯定是假的,但萧九矜心中也明白,那是必要的。
立场不同,注定无法和解;就如同她现在也同谢绍站在一起一样。
萧九矜自认冷心冷情,只是看着一个个真心对她的人离去,她还是忍不住痛心、难过。
“我父亲将宝剑取名叫‘青举’,取自‘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之意。”
而面前,谢绍却似有些不好意思地继续说道。
“我的剑跟随我也有十余载,只是最开始时我以为很快便能拿回青举剑,所以并未为它命名。”
“这一拖,竟到了如今。”
谢绍轻轻笑着,将宝剑从腰间剑鞘里拔了出来,指腹轻轻抚过了剑背。
“拿到青举剑后我用了几日,却发觉十几年的磨合,我用青举剑已没有用自己的这把剑那么顺手了;于是我便想着,往后还是用自己的剑吧?那,便该为它取个名字吧。”
“先前便听说你的才学不输先太子,所以想问问,我这拙剑能否有幸得殿下赐名?”
谢绍看向萧九矜,眼中带着的期盼和光亮,令后者有些抬不起头。
往日幽沉深邃的眸子,如今却映着满园秋色;那眸中的金色光点,也不知是日光,还是她身后那些金黄的桂花。
“你少时父母亡故,屠龙却又陷囹圄——但岁月如流,几载春秋过去。节改一时事,不改千古心。”
“往后共事,便祝望你,触手可及青天白日,勘破浮云。”
“所以这剑,便唤作‘岁云’吧。”
——萧九矜笑着,还是为谢绍献上了最美好的祝福。
第72章 插曲 “那……乐安殿下的奖赏呢?”……
秋狩日很快便来临, 谢敬敏率领着一众人马前往京郊围场,皇家车队浩浩荡荡,萧九矜与萧遥也同样跟随在列。
车队里, 谢敬敏骑着马走在最前,身边却照例有一马车跟随,以供皇帝疲惫时休息;萧九矜与萧遥乘着的马车在皇帝马车后几位的地方,二人隔着车帘,则隐隐望见皇帝的马车里坐着人。
——那马车里的人是萧以薇。萧九矜让她同谢敬敏撒个娇、让谢敬敏也带她来参加此次秋猎;以便夺位时引导舆情。
皇家猎场, 背靠苍翠山峦, 地处广袤平原。
今日晴空万里,萧九矜牵着萧遥走下马车, 只觉暖风拂面;因此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她看了眼车队最前方, 谢敬敏已翻身下了马, 笑着掀开了他自己的马车的布帘。
只见他伸出手, 而自马车内,一只白皙纤弱的手则搭在了谢敬敏手上——萧九矜听见四周传来吸气的声音。
萧以薇带着帷帽,也因这五年她身材变化很大, 周围王公大臣均没有认出她来。
“她这几日脸上起了疹子, 不便见人。”
隔着一段距离, 萧九矜听见谢敬敏向周围人解释道。
那些人没再多问, 唯有事先知晓内情的燕乙等人暗中与萧九矜换了个眼神。
燕乙虽已辞官,但或是谢敬敏担忧其去了地方影响力太大,于是便在其离京时赐下了在京师的府邸。
而谢敬敏继位的前几年诸事繁忙, 今年还是其继位后的第一次秋狝;于是便请了燕乙这种跟随过先皇几十载的老臣参与安排秋狝的流程——甚至这还不是萧九矜的布置。
当燕乙告知萧九矜他也要跟随队伍时,萧九矜则是在惊讶后感慨。
真是上天都在助他们成事。
“诸位,今日风和日丽、正适君臣同乐;今日,朕也会同诸位一同进入森林, 且也为此次狩得猎物最多者准备了奖赏——朕与摄政王,不在排序之列。”
高台首座之上,谢敬敏扬声道。
“……若没记错,你这侄子善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