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客山点了点头,迈步出外。
那高丽王国之人,素来喜欢吹嘘,他们自称高丽国的开国太祖王建之父作建帝,是唐肃宗和高丽公主之子。而这位作建帝本人,通过海商贸易飞黄腾达,这才积累了统一三韩的实力。
这些年来,高丽的礼成港,一直和金国的密州胶西、登州蓬莱等港口齐名,是北方有名的大港。在那里做生意的宋国商人,日常都有千,船只数百艘;高丽商人和船队的规模大致与宋人相同。
所以,大宋朝廷素来高看高丽王国一眼。虽然这些年两国断交,没有官面上的往来,但每逢商业上将有大的合作,定海水军必定出动,一来显示出欢迎的姿态,二来也展现上国水军的强盛,免得高丽人生出什么不必要的心思。
定海水军聚集,是为了迎接高丽船队,吓唬周客山只是附带的小小任务。
对此,周客山一清二楚。他只是忍不住问一句,以求日后给吕午添一点恶心。
他比吕午更早知道高丽船队的到来,他还知道,所谓的大股高丽商队,根本就是定海军的商船队伍。只不过定海军的船只都换了旗号,备足了高丽国颁出的公据、引目,带足了用来掩人耳目的高丽通译和水手。
宋人长于海贸,很多事情不可能始终瞒过他们。就算这吕午是个傻子,明年这时候自己再来,他怎也该明白定海军和高丽人之间的勾兑了。到那时候,他会怎么面对自己?
周客山充满好奇地想,或许我可以对他说:这么便宜的粮食,还是伯奇先生你强行卖给我的,我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尔!
吕午一定能忍住暴跳吧?
那是必然的,因为大家留得情面在,下一次才有携手生发的机会。这都是生意,都是为了钱啊!
他这么想着,渐渐有点憋不住笑。
因为一整个下午都绷紧着脸上的肌肉,这会儿感觉面颊都快扭曲抽筋了。于是他揉着脸加快脚步,踏过顺着岛上地势蜿蜒的湿滑石板路,尽量远离那座酒楼。
周客山的几名心腹部下都凑近过来,低声道:“提控,这可是真正的大生意。咱们得赶紧调集人手搬运粮食,越快越好。不能给那些粮商反应过来的机会!”
“今明两天都辛苦些,安排三倍的人,盯着所有仓储。船队一到,立即配合水伕搬运启程,告诉弟兄们莫要偷懒,这趟我发三倍……不,五倍的赏钱!”
第六百三十六章 新星(上)
自从宋室南渡,金国入主中原,这片苍茫大地上的诸国均势已经维持了一百年。直到现在,一个崭新军事集团骤然崛起,就如同往充斥死水的池塘里灌入万钧激流。无论池塘里的鱼蛙龟鳖之属愿意还是不愿意,它们总得慢慢正视激流的存在。
有些人很聪明,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激流的存在,并且感受到了变化,利用了变化。
但这种事情到底也分水平高低。
高丽船队抵达庆元府的时候,市舶司的官员出迎,水师更是大摆仪仗。这种过于正式的场合,停留在昌国各岛的商贾们是没资格参予的,所以他们也没能在第一时间接近这支船队。
直到这船队上的大批水手熟门熟路直奔各处存粮仓库,拿出墨汁淋漓、新鲜热辣的引目文书,二话不说地开始大举搬运,才陆续有人反应过来。
好些商贾暴跳如雷,想去拦截周客山。但周客山第一时间就溜上了所谓高丽人的船队,任凭外头多少人跳脚,只不理会。
又有人找了市舶司和沿海制置司的官吏去揭发。但庆元府的海上贸易,自有其本身的规则,很多事情民不告官不究,彼此面上过得去就好了。谁如果非要把火烧到高丽船队身上,那不就等于指摘市舶司和沿海制置司有问题?
真敢把这两个官衙惹恼了,以后的生意都不想做了么?你们须不要作死!
商贾们又想动用自己手里的各种海寇、刀客的力量,去拦截高丽船队……
那就更不现实了。
如今北面这家,无论他是大金国的定海军也好,或者高丽国的什么什么人物也好,终究已经是整个贸易体系中的大买家和大卖家。谁如果被这一环隔绝在外,那就凭空比同伴少了一个生财取利的可靠源头。所以,终究这点脸面不能撕破。撕破了,下一年生意就没得做,钱就要少赚。
于是所有人的努力兜兜转转,最终转向了吕午。这位代表朝中清流势力的年轻人本以为能藉着上头政争风潮,为底下的盟友和伙伴们争取好处,结果骤然承受巨大压力,怎不又惊又怒?
他次日就乘坐快船离开群岛,回返庆元府的府城鄞县,到了第三日,又向浙东提举章良朋告辞,说是回乡读书去了。
与庆元府不同,淮东路这边的知宝应县事贾涉,近几个月来,则俨然成了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活跃在楚州以北的淮河两岸的商贾里,倒有好些人暗中带着定海军的背景。甚至有人实为益都枢密院的吏员。在他们眼里,贾县尊真是够朋友。
在临安的史相眼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