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2o6节(2 / 2)

,送给南霁云的诗,表达南霁云的武勇。

另一首是历史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李瑄将其诗名改为《河陇曲》,专门描绘漓水之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讲的是守卫平夷守捉城和安乡城。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讲的是将士们日夜苦战。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讲的是河西的援军到来,拉长战线,情景交融。

用易水代替湟水,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显得悲壮。

这首诗对李瑄来说,最关键的地方,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因为李隆基最喜欢听这样的话。

李隆基高兴和信任,李瑄才会安全。

所以李瑄从来不抄袭消极,嘲讽皇帝、朝廷的诗,除非有一日无所畏惧。

事实证明,一首诗,确实能改变人的看法。

李隆基若是看到李瑄写给南霁云的诗,一定会知道陇右军中,还有一个叫南霁云的将领。

李瑄昨天将《河陇曲》交给高适、岑参观看的时候,让二人非常震撼。

这么多名词交织在一起,构成凝重悲壮的意象。又用六个表示颜色的字去渲染,使情景更加鲜明。

李瑄忽悠他们,之所以现在才写出漓水之战的诗歌,是因为一直在炼字炼句,所以才有这篇《河陇曲》。

高适、岑参也在这两次战斗中写不少诗,但即便最有立意的,也比此诗差一些。

岑参年轻,属于他的名篇还在沉淀。高适正在突破创新的阶段。

同时,李瑄已经学会盛唐的格律,尝试自己写诗,写完一般直接撕毁,他总是不满意。

一天后,刘单就将《青海破蕃贼露布》整理好。

刘单深谙李瑄的意思,开篇就用大量词句表明李隆基的仁慈,天威不可侵犯。

所以才有李瑄的一系列行动。各种描写恰到好处,读之仿佛使人身临其境一般。

露布写好后,李瑄交给驿站,让驿卒带着他的家书,一起回长安。

李瑄又在威戎军待三天后,启程回湟水。

安重璋作为军使,留在威戎军城。

至于那些救回的男女百姓,李瑄准备安置在安人军附近。

其实陇右一带适合居住,耕种的地方不少,但多在敌人的兵锋之下,无险要可守,所以不能生存。

唯有拿下石堡城,或者按照计划将吐蕃赶出九曲、青海,才能解放许多土地。

在李瑄距离湟水城数里的时候,城中百姓夹到相迎。

欢呼李瑄归来。

“李将军的兵马回来了。”

百姓们看到马队的身影,纷纷惊呼。

“有李将军在,我们陇右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吐蕃的入侵。”

又有百姓呼道。

李瑄刚回威戎军不久,他救回妇孺的消息,就传到湟水城。

能跃马千里,孤军深入,为平民百姓着想,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

以前的边帅,没一个人能做到如李将军一样。

边境的百姓都清楚,节度使是陇右最大的官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