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赞被立为新赞普。赤德祖赞那一年只有七岁。吐蕃大局其实掌控在他的祖母尺玛雷手中。尺玛雷为了稳定吐蕃局势,震慑其他势力,才为孙子向我朝求娶公主。”
“吐蕃也出了位摄政女主啊。”魏元忠不由得一笑,“你的意思是,和亲这件事情,吐蕃人比我们要急得多?”
“不错,倘若我们拒不和亲,这位赞普和他的祖母便会缺乏控制吐蕃朝局的力量。所以哪怕我们拒不让出九曲之地,吐蕃人也不会怎么样。”洛北道。
他顿了顿,又道:“大臣们赞成此提议,原因不过是几个,第一个是圣上爱重金城公主,他们揣摩上意,将九曲之地许给吐蕃,增加金城公主在吐蕃的话语权。”
“哼。”魏元忠立刻想到了议事时武三思等人的嘴脸,不由得冷哼一声。
“第二个理由便是他们认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在政通人和。要以德服人。其实这点说法驳斥起来倒也容易,只要把突厥降而复叛,吐蕃畏威而不怀德的旧事拿出来就罢了。”
魏元忠轻轻一笑:“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个理由,也是当年狄公在《罢四镇疏》里提到的,争夺这些地方的成本实在太高,老百姓无法负担,对大局是有损无益,倒不如放弃这些地方,将这些钱省下来安抚民生?”
第43章
洛北早知道他要拿这份奏疏来说事,立刻答道:
“魏相公,当年狄公写《罢四镇疏》时,大唐刚刚克复安西四镇不久,却在陇右边境被吐蕃击败。那一战,我军死伤惨重。战争结束之后,吐蕃人甚至将我死难将士筑成京观,炫耀他们的武功。”
魏元忠点了点头。他还记得,当年女皇为了那场惨败大发雷霆,将主兵的宰相娄师德贬斥出京,又将主将王孝杰贬为白身:“你年纪虽小,这些事情倒是记得清楚。”
洛北轻轻一笑,魏元忠哪里知道,当年狄仁杰写这封奏疏的时候,他就站在旁边给狄仁杰磨墨:
“当时狄公上奏,是因为陇右军队死伤惨重,陇右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可又屡屡为吐蕃侵扰。他希望早日促成和议,能使百姓安居乐业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弃地弃民。”
洛北说罢,又俯身在地图上标出几处关隘:
“可如今是吐蕃屡屡战败在先,向我们求和。我们要是遂了他们的心意,把九曲之地抛弃,或许可以节省一时的钱财。但弃守九曲及九曲以西修建的堡垒和受降城,便意味着过去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而吐蕃却可以轻易入犯我朝临洮、兰州等地,朝廷要防御吐蕃,便要增兵,新修受降城——其中花费,远胜今日。更不要说吐蕃占据此地,侵扰西域,阻绝商道,来自胡商的税收也会减少,这收入一年可有三百万钱。”
“不愧是郭元振教出来的下属,果然算得一笔好账。”魏元忠哈哈大笑,“其实,还有一点你没有提到,倘若吐蕃借此和突厥联手,我西部防线将腹背受敌,连长安都会在他们的威胁之下,这是我等绝不能容忍之事。”
洛北点头道:“魏相公深谋远虑,属下受教了。”
“只是如今朝中深谋远虑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与我一道回到京城的唐休璟也是知兵的人,他是会和我们站在一边的。剩下的人里:张柬之那帮人巴不得分掉我们的权力和资源。武三思那伙人又天天逢迎君上的心意……要赢此局,不容易啊。”
魏元忠素来以刚直强硬闻名于朝堂,曾数次受人诬陷被贬而不改其心,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免有“吾道太孤”的想法。
洛北知道他的心事:“属下处理李弘泰案时,曾与时任大理石少卿的桓彦范桓相公有过来往,若魏相公允许,可否让属下去谒见桓相公劝说一番?”
“你要愿意吃闭门羹,我是没有意见。”魏元忠摇了摇头,“家国大事,本来就不该成为大家争名夺利的地方。他若能被说服,于陇右百姓会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