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眼下看着, 当真是守在门边上, 看着店小二一盘一盘地往里上菜, 倒真有替主子细心查验菜品的架势。
今早起得迟, 苏苏在早膳时不怎么有胃口,加上不好意思让徐弘简久等,一碗粥没用几口。
停月楼有一道炖汤很受食客欢迎, 掌柜的先前推荐菜品时提都没提, 直接着人上了这道汤。徐弘简舀了小半碗,又将手背贴在碗壁上试了试温度才递给她。
苏苏低头尝了尝,确实不错。哪怕她不爱这些汤汤水水的,也觉得味道极佳。
汤水温温热热, 入口极为熨帖,而且她本来就饿了, 不知不觉间, 小半碗炖汤便见了底。
停月楼的厨子手艺果真不错。苏苏抬头时, 想着要多注意徐弘简爱吃哪些菜, 她回去后跟郑嬷嬷学着做一做。等他回京, 应当就像模像样能做给他吃了。
但她一抬头, 便发觉徐弘简又取了一个小碗, 正往里面夹着菜, 眼看着小碗都快盛满了。然后, 在她的目光中,徐弘简又将小碗放到她跟前。
苏苏怔了怔。其实她也没有那么饿。
徐弘简尚不清楚还要用上多久才能找回她父亲的遗物,只能在这些事上用心。他看了眼见底的汤碗,问道:“还要喝汤吗?”
苏苏回过神来,赶紧摇头。发觉他什么都还没吃,苏苏顿了下,也有来有往地给他夹菜。
徐弘简终于动筷。苏苏松了口气,过后她一边细嚼慢咽一边仔细观察着他的神色,但徐弘简来者不拒。
苏苏没办法,既然看不出他的喜恶,便挑些她觉得滋补的肉食菜蔬给他。
他最近清瘦不少,可得多补补。
想到徐弘简从那个破败当铺走出来的神情,苏苏更是心疼,又分了块剔骨鱼肉到他碗中。
青木远远地站在门边上,不敢搅扰主子用饭,但他偶尔也往那方看上两眼。
青木自认还算是见多识广的,可他不知为何,主子和姑娘怎么给对方碗里分了那么多菜。难不成是朝宁院膳食不好,饿着他们了?
不该啊,郑嬷嬷的一手厨艺,他可是知道的,连吃惯山珍海味的圣上早年都有称赞过。有嬷嬷把关,就算她老人家不亲自下厨,也不该亏了主子呀。
想到这里,青木留了个心眼。一是要把主子口味有变的事记下来,告诉顾大夫。二是等几个月后返京,定要把这停月楼掌勺的大厨给定下来。人往高处走,没有哪位厨子会拒绝到主家府上去的!
从停月楼出来,苏苏以为徐弘简诸事缠身,定是要立马回府的。毕竟照他前些天政事繁忙的情形来看,能挤出半天都算难得。
徐弘简牵着苏苏的手,沿街缓步向前。走了没几步,苏苏便张望着寻找车夫,她还没见到车夫人影,徐弘简忽然顿住步子,她也跟着停下。
“接下来想去哪?”
这话落入耳中,苏苏愣了下,而后忍不住弯了唇。
“随便逛逛吧。”
苏苏想了想,从前每回出府都是领了差事的,在慈济寺那时下山也担着事。要说无拘束地闲逛,想起来还当真只有上元节那一次。
苏苏以前最是规矩守礼,不敢跟人乱来的。然而丫鬟之中总有胆子大点的几个,闲来无事时相熟的丫鬟凑在一起,免不了就要撺掇中其中某一个聊起那些花前月下的事。苏苏听得最多的,便是两人领了当月的银子,一道出去边逛边玩的事。
年纪小些的丫鬟见识少,每每听得津津有味,哪怕每回不一样的只是吃了些什么,买了些什么,都要膝碰膝肩并肩凑在一起听这些。
到如今,苏苏才明白,和心上人一道在外四处走走,当真是最有趣味的事。
三月初的京城,和寒冬时的景致又大有不同。往来百姓,沿街商贩的服色鲜艳亮眼许多。许是没了凛冽寒风阻隔,摊贩叫卖的声音也变得轻快,洋洋盈耳。他们背后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其中香气也飘得更远。
大约在膳房养成的习惯使然,一阵出炉糕点的香气混着茶香传来,苏苏不自禁顿了步子往那方望了望。那是一家两层的茶楼,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动作轻便地把点心端进去。另一个年纪大些的小厮跟在她后头,拎着两个笨重的茶壶,从茶楼旁边的小棚子出来,跟着小姑娘往茶楼二层行去。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苏苏发觉眼前景象变得熟悉起来,一时也没想起何时来过这条街。此时,从他们身旁走过的一个男子停了脚步,又绕到徐弘简跟前,拱手行礼,喊了声徐大人。
徐弘简往苏苏身前挪了半步,将她挡住,才询问那人为何在此。
那人面带喜色,说话时声音也带着笑,足以见得其欣喜:“路大人考虑了四五天,最后还是叫我们把人先关押起来。今日正是在捉人呢,还有就是清点赃物。郑驰郑大人早两刻盯着人把一些紧要物证送去官署。眼下还差一位大人署名,属下正要回去再请人过来呢。李大人这会儿还在里面守着。”
徐弘简一听,立时想起里面在忙的是何等案件,眉心微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