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158节(2 / 3)

就私下佃给别人。房子咱留着,让人帮忙照看着,以后你们俩回去也有地方住。”

眼见林朝阳把他们俩安排的明明白白,林二春和张桂芹也不再说什么,先答应了再说,反正回了老家以后,天高任鸟飞。

林二春夫妻俩未来的规划暂时算是定了下来,棉花胡同那处四合院现在手续都办完了,但李全福一家人还没搬走。

接下来林二春夫妻俩的重点任务就是把他们一家人送走,再检查检查四合院有哪些需要修葺的地方。

有了这个任务,他们二老在燕京的生活至少是有目标的。

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两人来说,如果想让他们在燕京长久的待下去,这样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一晃十二月份过了一半,再有半个月就是元旦了。

林朝阳之前一直在写的小说也创作了大半,最近这些天,祝昌盛隔两天就会出现在燕大图书馆或者是华侨公寓,就差没全天候盯梢林朝阳了。

这天傍晚,他下了班又跑到华侨公寓来。

林朝阳一见到他便皱起眉头,“老祝,你总这样,以后谁还敢给你们《当代》投稿了?粘上就甩不掉啊!”

祝昌盛不以为忤,和气道:“我这不也是为了帮助你修改错别字嘛!”

这个理由强大的林朝阳无力反驳。

不得不说,有他这么敬业的看着,对林朝阳是有好处的。

祝昌盛隔两天就出现,在线审稿,把稿子的一些小毛病及时揪了出来,他又经常跟林朝阳探讨接下来的创作,确实帮助林朝阳提升了不少效率。

聊了几句,祝昌盛便向林朝阳索要这两天的稿子,林朝阳将稿子交给他,他往沙发上一靠,全情投入的看起了小说。

“小说写完之后,他应该不会再来了吧?”

厨房里正做饭,陶玉书悄悄问林朝阳。

林朝阳问:“你不欢迎老祝?”

“那倒不是,是妈老嘀咕,嫌弃老祝来蹭饭。”

用葛优的话说,这个年代不管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在饮食上都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每户人家一个月的粮票都是固定的,朋友来了吃顿饭不要紧,可隔三差五的总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相当于是家里平白少了一个孩子的口粮,张桂芹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林朝阳听到这话却笑了出来,“你没跟她说。咱两天管一顿饭,就雇了个跟稿的编辑,是咱赚了。”

陶玉书闻言忍俊不禁,“下回我就这么说。”

厨房在做完饭的时候,祝昌盛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看稿子,格外安静。

等饭菜都好了,林朝阳过来叫他。

“老祝,老祝,吃饭了!”

第169章 《梵高之死》

祝昌盛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稿子上,彻底的融入了小说中的世界,林朝阳呼唤了他好几声才将他叫回神。

他抬起头,看向林朝阳,只见那双眼睛中布满了血丝,尽是泪水,表情激动。

他用充满热忱的声音说道:“朝阳,你给了梵高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林朝阳轻笑:“小说还没写完。”

“我知道。但我想这对于梵高来说,已经足够了。”

祝昌盛在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激动之中又满是着庄严和笃定,充分体现了对于小说的认可。

祝昌盛一路跟读这部小说,他知道他今天所看到的内容一定是小说的最高潮,他感受道了林朝阳笔下所孕育的那股澎湃的生命力,他完全沉溺于林朝阳所编织的梦幻之旅。

恍惚间甚至觉得,可能小说中的梵高才是那个真实的艺术家。

虽然这部小说现在还没有完稿,但祝昌盛可以大胆的说,林朝阳再次以他瑰丽无比的想象力和雄健浑厚的笔力为中国文坛献上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小说。

晚饭两道菜,一道炒土豆丝,一道白菜炒木耳。

木耳是林二春夫妻俩从东北老家带来的,土豆和白菜则是冬储菜,现在这个时候北方老百姓餐桌上为数不多的蔬菜。

这可不是林朝阳要故意苛待客人,这年头啥都要票证,虽然有钱也可以买到计划外的物资,但这玩意得需要人花心思去对缝才行。

林朝阳又不是专门搞投机倒把的小贩,有时间了或者碰上机会当然会给家里置办点东西,没时间、没机会也只能将就着。

祝昌盛看完了小说,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拉着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才坐到餐厅去吃饭。

等吃完了饭,他从兜里掏出几张粮票来。

“朝阳,最近没少在你们家吃饭,这粮票就当是我的伙食费吧。”

林朝阳推辞道:“几顿饭而已,用不着。”

“拿着吧,你不拿,以后我怎么好意思来?”

见祝昌盛如此说,林朝阳只好收下粮票交给了陶玉书。

祝昌盛又问:“我看这个进度,你这部小说应该这两天就能完稿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