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得不说,这位奸臣仁兄颇有大厨天赋,不仅做得一手好凉饼,对美食的判定之严苛也堪比专业赛事评委。点评恰到好处,很合宋徽宗的意。
可见,会一手好的厨艺在宋朝是多么的重要。
而这回的比赛,就是由堂堂赵王爷主持。遍邀汴京知名酒楼参与,包括但不限于著名的樊楼、西湖苑、清风楼……等等。
柳金枝的小饭馆虽然比不上这些知名酒楼,但偏偏外有柳金枝自个儿卖力宣传,内还有傅霁景暗地里默默推销。
于是在拟定邀请名单时,权衡之下,还是给了柳氏饭馆一个机会。
“柳娘子,赵王爷亲口所言,这次比赛的胜出者,将会获得王府宴席的承办权。”
男人微微一笑。
王府宴席?!
小饭馆伙计们顿时炸开了锅。
像他们这辈子平头百姓,一辈子有多少次接触皇亲国戚的机会?
就算撇开这点不谈,王府可比普通官员有钱多了。
一个月的银钱流水,都恨不得抵一个普通酒楼的年开销。
特别是赵王爷又是出了名的阔绰。
这要是能得到他府上宴席的承包权……
伙计们一个个眼神发亮,全是对金钱的渴望。
柳金枝更是高兴。
虽然银子也很重要,但能承包王府宴席带来的名气更重要。
这就是一场不需要她自个儿出钱的大营销!
干!
必须干!:
柳金枝立马把帖子收起来,对男人福身一礼:“多谢郎君送贴,柳氏一定参加!”
这场厨艺比赛定在十一月二十日,寒衣节。
所谓“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节,又称秋祭。
古时人们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是为了提醒人们寒冬已至,注意添衣。
按照传统,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或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或为祖先、亡人送去衣物作为祭奠。
因此,寒衣节又与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能选在这一日举行比赛,赛制自然与风俗相关。
赵王爷规定,就以“寒衣”为题,做一道菜。
做成之后,插上酒楼标签送到王府。
府中有评委六人,分别是赵王爷本人、昭文馆学士杜大人、殿前司都指挥使章大人、舍人院中书舍人江大人……
都是四品以上官职,足以展现此次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评委虽可进行点评,百姓亦可选择作品支持,当然占比不大。
参赛酒楼共有七十二座,第一轮比赛只留得分前三十,第二轮比赛则是三十进十,第三轮比赛直接十选一。
速度快、强度高,很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柳金枝还好,受得住。
毕竟现代时她就参加过很多厨艺比赛,有的还是现场直播,千万人在线观看,压力比现在大多了。
但小饭馆的伙计们大多是头一回,现在简直又兴奋又忐忑,每日不是在聊参赛的酒楼,就是在聊比赛应该做什么菜品。
林勤和王忠勇是两个外向活泼的,聊着聊着,就与食客说道起来。
听说遇到两个有经验的食客,提点他们,叫参加比赛的时候做些冷食,更讨喜些。
毕竟寒衣寒衣,带了个寒字嘛!
这话林勤和王忠勇虽然存疑,却还是原封不动转告给了柳金枝,然后再无比积极地去食客嘴里打探更多消息。
柳金枝对他俩这种行为忍俊不禁,却也知道这二人是个热心肠,也就放任去了。
谁知临近比赛前一日,还真给林勤打听到了点东西。
是夜,打烊时分。
林勤凑到柳金枝身边,做贼似的道:“东家,大事不妙啦!”
柳金枝收着桌上的碗筷,无奈笑道:“林掌柜,哪儿的事不妙了?”
“清风馆有大动静!”
清风馆就是参赛的七十二座酒楼之一。
“他家曾经悄悄派人打听过参赛酒楼的实力,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自己比不过,居然不要脸到请老祖出山了!”
啊?
柳金枝一时不知道是该笑林勤这古怪的用词,还是笑对方的信息,不由得发出一声闷笑,道:“老祖?”
“是啊,东家你别不信,这是我从一位好友哪儿打听到的。”
林勤爱编故事,平时没事儿干就爱和以前认识的掌柜凑在一块儿侃大山。
刚好有人认识清风馆的掌柜,又酒后失言,就把这则消息透露出来了。
“据说清风馆就指望着这个老祖夺魁呢!”
林勤满面严肃。
在他看来,这也太欺负人了。
那老祖据说都六七十岁了,虽然一手创立了清风馆,但十多年前就已经把生意交给了自家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