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亲自赏赐的王府,这所有家具全部都是按亲王规格办的,都是几百年的老物件了,还跟新的似的。我也不多要……”
傅庆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心虚,最后又下定了决心。
“我就要粮食,不要钱,你给我10吨白面,10吨大米!”
傅老爷子听了手一抖,但没吭声。
20吨粮食贵不贵?在林三七看来一点都不贵,简直就是便宜到令人发指。
但你联想到这是1960年,成年人粮食定额只有21斤,全国人民都在挨饿的情况下,就知道这20吨粮食的珍贵了。
这不是粮食,这是命啊。
林三七轻轻吐出两个字:“可以……”
傅庆有些不好意思:“如果20吨粮食您有困难,那我可以少要点,我……什么,可以?……”
林三七摩挲着太师椅扶手,轻轻点头:“20吨粮食,我今晚就给你运来。”
傅老爷子一听就高兴了,一巴掌拍在了傅庆的后脑勺:
“还不赶紧谢谢王同志,你们一家老小有救了。”
傅庆也是热泪盈眶:“谢谢,谢谢您了……”
林三七心想,这真是一个野蛮时代,这整个贝子府的紫檀木家具只换了20吨粮食,对方还要说谢谢,真是光怪陆离啊。
当天晚上,中医院和数字医院10辆大卡车,加起来100名男职工,来回几趟帮着把贝子府所有家具全搬到丰台火车站仓库去了。
上面的人一听说是中医院“走私犯”在收购二手家具,也是呵呵一笑算了,并不追究。
家具,不算是敏感物资。
这桌椅板凳到手了,还有一个中医馆特色的药柜还没着落呢。
中药柜又叫“七星斗柜”,就是那种横竖一排排小抽屉的柜子,这种柜子在2013年可以根据各家中医馆的要求定制,价格也不贵。
但林三七心想,既然其他家具都是紫檀木了,那这中药柜最好也是紫檀木。
到时林三七除了将顶级药材做展示外,再弄些古董古玩出来,像博物馆一样陈列,再加上清一色的紫檀木,那比博物馆还牛逼。
就是保安要多请一些了,24小时保护着。
林三七做这一切,都是逗自己父亲玩,但他心中还有自己的打算,既然自家的药材都是1960年运过去的,真材实料,又有那么多秘方。
以后是不是可以自己组个医院,让岭南堂成为全国最好最权威的中医院?
第320章 绝版太医院药柜
沈院长和林三七在前面走,后面林苦参和后勤科科长全山度。
四人这时候从中医院出来后,走到地安门大街上,就朝西走去。
“明朝的时候,太医院是建在现在的正阳门内,不过那块地儿现在已经变成广场了。等到清朝的时候,太医院建在了东交民巷,后来晚清的时候让洋人给占了,只能再次搬家。
就搬到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地安门东大街上,离着神武门也不远,出入皇宫方便。民国的时候曾经是北平卫生署所在,解放后,就改成了咱们部里的职工宿舍。”
太医院改成了职工宿舍?没有文物保护?这事这个年代做得出来。
林三七也没啥遗憾的,反正最宝贵的紫禁城给保护下来就成,差一点点就给拆了,其他真的顾不得了。
“对了沈伯伯,咱们首都中医院如果算起来,算不算是古代的太医院啊?”
沈院长听了哈哈一笑:
“那算不上,咱们顶多就只能算京师内城官医院或外城官医院,如果你要说太医院嘛,现在海里就有一个,不过人家叫……。”
噢~~~林三七懂了,反正不能继续往下说了。
太医院遗址离宽街中医院不远,往西走800米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那是相当好,绝对的黄金旺铺。
东边就是南锣鼓巷,北边就是什刹海,南边是景山公园,西边,咳咳,不可说的地方……
沈院长领着几人来到一个大院门口,手点了点:
“到了,这就是太医院遗址,走,咱们进去瞧瞧。”
看着大门挺气派,走到里面一瞧,林三七就傻眼了,整个就一大杂院,甚至连格格府都不如。
格格府好歹还是保持建筑原样,虽然住的人家多,卫生还是挺干净整洁的。
可这太医院里,就是典型的大杂院,跟后世胡同也没啥区别了,到处是违章建筑,你搭个棚,我建个厨房,乱糟糟的。
几人跟着沈院长东拐西拐,一直拐到了后院。
后院没有住户,但一看杂草丛生的样子,也晓得这地方平时没有人打理,显得非常荒凉。
林三七还在参观呢,就听到沈院长已经在跟人打招呼了:
“老钱,我们来了。”
从屋里走出一位50多岁的工作人员,笑呵呵地也打起了招呼:“老沈来了,林大夫您也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