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316节(2 / 3)

沈院长在屋里抖抖腿抖抖脚,一边开玩笑道:

“我这一身正气,也能抵抗寒冷不是?想当年我们在东北打仗的时候,那才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现在这点冷算啥?再说了,我一个当院长的有炉子取暖,职工们在挨冻,那我还不被骂死啊?”

林三七心想,院长不就是坐在冷暖空调间里发号施令的吗?管底下职工怎么在冻死冻活的?

果然,这年头的领导还是有底线和道德的。

“咦,总院也缺煤吗?”

“缺,怎么不缺?”

“不能够呀,我看报纸,咱们国家的煤炭开采量可比建国前翻了好几倍,怎么还会缺煤啊?”

沈院长叹了口气:

“还能为啥?这灾害天都持续整整两年了,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咱们一边没饭吃,一边还要给老毛子还债,开采的那点煤全送外国去了。”

这年头国内啥出口优势都没有,远不是后面的外贸大国。

你想跟外国人换钱换粮,只有煤炭和铜铁矿石,还有纺织品,农副产品出口就甭想了,自己还吃不饱呢。

可以说这三年里,国内能卖的都卖了,可光是卖点煤炭矿石和丝绸又能赚多少钱呢,所以这也是国家特别看重x光生产线的原因。

林三七心想,这煤炭似乎也不是他这个中医院副院长能管的事情,于是为难道:

“沈伯伯,咱们职工可以克服,昌平那几百个病人可克服不了,尤其咱们是在山区,这病人冻得不要不要,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要不咱们多少去买点?”

沈院长一想也是,“那走,咱们去朝阳门外的煤场瞧瞧。”

煤炭是要靠火车运输的,所以煤场往往都设在铁路沿线,街道胡同里也有卖煤炭的小店,但那只能应应急,少量出货。

林三七开着小吉普来到了朝阳门外时,都不用问路就知道哪里有煤场了。

看看路上长长的排队人群就晓得尽头是什么地方。

老百姓们都是全家出动,或者几户邻居拼凑一下,去哪儿借个板车,买到了煤再拉回去,过程非常辛苦。

北方人入冬前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还有冬藏菜。

可无论是煤块还是蔬菜,今年注定要让老百姓失望了,查过资料知道内情的林三七一边看着人群,一边心里感叹着。

沈院长跳下汽车,刚要上前就听到人群里有人在喊了:

第359章 我们怎么没有煤?

排队的人群里马上有人在起哄了,扯着嗓门直嚷嚷:

“嗳嗳,怎么回事?想买煤去后面排队,我们都天不亮就排了,你来了就插啊?”

“就是,就算是干部来了也得排队!”

“对,滚后面去!”

沈国明穿着一件蓝色的大棉袄棉裤,干干净净。

林三七的棉衣则是内有乾坤,外面是普通面料,其实里面的填充物是鹅绒,谁叫南方人怕冷呢,内衣上还有两个暖宝宝呢。

两人是开着车来的,又穿得干干净净,胸前口袋里还别了一支钢笔,一瞧就是有身份的人。

沈院长笑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绿色的本子:

“大伙儿误会了,我们是代表单位来买煤的,跟大伙儿没冲突,也不会插你们的队。”

单位买煤跟老百姓买煤的窗口不一样,所以沈院长有此一说。

结果人群里有人在喊了:“怎么没冲突?你们一买就是几十几百吨的,轮到我们老百姓还剩下多少?”

“就是,你们当领导就想着办公室暖哄哄的,咋没想到给车间供个暖呀?”

“我们街道办工厂也一样,工人冻得手上都是疮,厂长踏妈的却在办公室里烤炉子。”

人群里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都在表达对不能供暖的不满,北平人骂人,含妈量是很高的。

林三七心想,刚刚还在夸这个时代的干部有底线,得,自作多情了,总是有几只硕鼠在败坏名声。

这时候煤场里在维护秩序的一个小领导也吸着鼻涕过来了: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同志你好,我们是首都中医院的。”

“宽街那家呀?哟,不好意思,你们医院据说没有住院部,所以煤炭配额不多,我看一下,只有10吨。上级可是说了,今年煤炭重点要保证病人,比如协和医院、铁路总医院、煤炭总医院什么的。”

沈院长皱紧了眉头:

“10吨煤够干嘛呀?再说了,谁说我们中医院没有住院部?我们昌平分院还有200个住院病人呢。”

煤场工作人员却是笑着摇摇头:

“您都说是昌平分院了,那地儿自然是归昌平供应,咱们可不操这份心,对不住您呐!”

沈院长也不争辩什么,这时候的规矩就是如此,属地管理,你在哪就哪儿管。

关键昌平分院属于怪胎,属于自负盈亏的农场,国家连粮食和各类票据都不供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