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馒头看眼兄姐,“左边没位置了。”
在座的人想笑,可想到十五婶和芙叶这两个少年英雄的母亲,还有听说哥哥没了一只手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的丹朱,以及担心哥哥娶不上媳妇儿也眼泪汪汪的娴姐儿,众人便都收敛了喜色。
芙叶郑重的谢过汪氏对丹朱的收留之恩。
汪氏赶紧说:“郡主不用客气,民妇受小寄所托,应当的。”
沈寄安排众人住下,芙叶带着丹朱回郡主府。说收拾好了再下帖来邀众人过府去玩。
这天晚上,娴姐儿一个人坐在花坛上哭。
小亲王路过被黑漆漆的一团吓了一跳。
差点走过去踹她一脚看看是什么在那里。
娴姐儿会一个人在这里,自然是因为十五叔、十五婶以为她还在沈寄那里。
而那边又是打发下人把她送回去了的。
她走到自家住的院子门口就把人打发回去了。
小亲王一直就记得这是个凶巴巴的丫头。小时候就拿着宫扇做武器追得他满院子跑。
如今看她这么脆弱,着实是不好就这么走开。
“哎,你别哭啊,你哥哥只是添了一道疤而已。其实看起来很英武。”他其实也没见到,是听沈寄说的。
“真的?”
“真的。他要是说不上媳妇儿,以后我帮他找一个。”
娴姐儿想了想,小亲王是王爷比大哥的官还大。既然他说了帮忙找一个,就不会找不到了。
而且他说哥哥有了疤更英武,于是她看小亲王就顺眼多了。
“走吧,我送你回去。”小亲王把手伸到娴姐儿面前。
她拉着站起来,然后乖乖的被他牵回去。
于太监远远儿跟在后头笑,没想到他家王爷还挺会哄小姑娘的。
到了院子门口,娴姐儿道:“王爷,你就送我到这里吧。你不可以跟别人说哦。”
“好,我不说。”
等到三个儿女都道了晚安出去,魏楹告诉沈寄,“开海禁的事,有谱了。”
沈寄两眼发光,“怎么说的?皇上也觉得打仗打穷了,要开通海上贸易是吧?”
魏楹摇头,“那个抓到的宁王,是替身。真的,据说逃到海外去了。”
沈寄瞠目,怎么会有这种事啊?这是建文帝二号么?是要郑和下西洋了?
“不过银子,应该也是一个方面吧。这次阮家还有另外几家捐出大笔家资的人家,应该可以得到些补偿。就看他们敢不敢往里投银子了。到时候你可以去参一股,这回会有水军随同出海。”
沈寄眼底燃起斗志,管他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出海呢。
她得抓住机会赚一笔,慈心会的运作也是很费银子的呢。人怕出名猪怕壮!
还有,“魏大哥,汪先生要出海去。我们把小包子送出去见识一番好么?”
魏楹挑眉,“去海外,搞不好两三年才能回来呢。而且即使有水军,也不是就万无一失了。”
海上的风暴、遇到宁王的对战都是危险。
甚至迷路、断绝粮食与淡水,甚至与当地土著言语不通发生冲突……
沈寄想了又想,还是觉得机会实在难得。有多少人能够出海去看一看啊。
“就算在家呆着也会有头上掉东西砸到、出门被车撞到的危险。运气不好喝水哽死的也不是没有。我们问问小包子自己的意见吧,我觉得他会很想去。”
去海外长见识,这才是真正的行万里路呢。
魏楹想了想,“也罢,只要他自己想去,那就让他去吧。他即便高中头甲,入仕也不会有什么好前途。趁这个机会出去长长见识也好,省得成了温室之花。我派人上船去保护他,再派人去照顾他的生活。不如,就让刘準、凝碧一家去,带二十个护卫跟着。”
沈寄点头答应,然后道:“其实我也好想去的。”
“海外,那也太远了。你在近处走个一个来月还差不多。”
小包子听说后果然很想去。
他舍不得汪先生,也很向往海外的世界。
沈寄道:“跟《山海经》上说的完全不同,你去了就知道了。”
小包子纳闷道:“娘去过?”
“呃,没有。不过我觉得《山海经》的记录是不靠谱的。”
不过这事儿还没有提上日程,总得国库缓过劲儿来。
魏楹说快了,等林子钦从东昌回来,肯定是满载而归。
沈寄挑眉:“是要灭了东昌国?”
“不是,一个被灭了国的民族会一直不停的反抗,生生不息。皇上可不想边境永远不宁。西陵分走与它接壤的几块肥沃的东昌国土,然后我们得到战争赔款,差一点就被这场战争拖垮了啊。”
沈寄心头咋舌,这所谓的战争赔款不会是林子钦去刮地三尺吧?
轻易挑起战争的民族是应该受到惩罚,不能跟他们讲儒家的恕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