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384节(2 / 3)

人看,所以才想用矿冶和铁器生产作为抓手。

郭宁自家是老卒,对此看得很清楚。

好在将士们还不至于欺上瞒下,只不过有点想要造成既成事实的苗头,蒙几句郭宁的言语做掩护。郭宁可不惯着,轻描淡写两句,就把话说明白。

当下部属们俱都躬身。

“遵命。”

赵瑄起身又道:“眼下局面还有点紧张,元帅,你再过一年半载来看,咱们不止能把奉圣州和弘州两地经营好了,还能把兵力推到宣德州,推到昌州去!”

“好,那我就等着为你们叙功!”

郭宁哈哈大笑。

昌州是郭宁的故乡,赵瑄能这样说,让他很高兴。无论如何,军官们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能力,是好事。

因为草原上的动荡,之后一阵子会陆续逃亡南下的人丁,数量还会不断增加。这对定海军本来就脆弱的物资供给体系,是个巨大的考验。郭宁出巡之前,移剌楚材在中都,又一次陷入焦头烂额。

但随着定海军在山后各州的徐徐经营,中都方面的粮秣物资压力和军事压力都会慢慢减轻。而缙山这边的将士们,在草原上从无到有建设的信心和底气很足,一点都不次于西面妫川、永兴到弘州一线,这是好事。

一年半载,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里,漠南山后各州的经济产出和军事能力必定将有大的提升。那时候,这片宝地就不止作为防御的盾牌,而能以攻代守,转而成为己方威胁高原的基地了。果能如此,在场众将自然都有大功。

想到这里,郭宁有些心潮澎湃,他指了指最后赶到的张绍:“看来,你想早点去桓州金莲川上任,还得多催催赵瑄。”

张绍握拳示意:“我每天盯着他!”

当下众人都笑。

在场比较资深的军官们,跟随郭宁也不过两三年,他们曾经和一切武人一样,以为武人的生活就只是厮杀、屠戮和破坏。但随着定海军的势力扩张,这些起自卒伍的武人都在成长,他们开始学着在白纸上作画,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而他们慢慢将体会到,建设给人带来的快乐,大大地超过破坏。

郭宁会来到这里,自有他的目的,不过巡行到缙山,就是尽头了,没必要再往龙门方向去。赵瑄便引着他入城稍歇。

郭宁这一次出行,离开中都以后先往西,查看了靖安民在涿州、易州一带的经营,然后经青白口,过水谷、欢谷、朝天寨,抵达矾山的檐车寨。接着他就一路东行,一方面探看本方在居庸关以北各处军镇的经营,也盯着几个蒙古部落南逃的现场。

这些部落奔走时的模样,自然是狼狈的,但郭宁很清楚,就算草原上各部正在大打出手,以成吉思汗的强悍威势,真要阻止几个千户的逃亡,一定可以做到。这些人能够全须全尾地抵达定海军的控制区域,就证明成吉思汗没有介入的意思,也没有往野狐岭以南动兵的迹象。

赵瑄和史天倪在上一次去往草原的时候,留了几个可靠的亲信继续潜伏。就在十天前,有人从草原传来消息,说成吉思汗聚集了至少六七万的牧民和三十个千户以上的兵力,一路向西去了。

第六百四十九章 和议(中)

这个变化十分值得关注,郭宁觉得,有必要亲自到最前线看一看。

当然,他一路行来,不止应对军务,也刚好把各处新收复的城池要隘周边,有关城防修复、农田开垦、水利建设、道路拓宽等等全都看过。另外,从中都往北,对着蒙古人的防线,正面有赵决,侧面是靖安民,外围有仇会洛,一方面猛将劲兵云集,另一方面许多军将是从各部抽调而入,这些人是否合适,是否用心,是否可用,郭宁丝毫不敢懈怠,也要一一亲眼查看。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身边的几个幕僚,还得批阅从中都一路转来的公文。这实在是因为定海军的摊子骤然铺到极大,而人员上、制度上的建设难免滞后。

郭宁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压根算不上一个枭雄人物,甚至被旁人视为强悍统帅,恐怕也多有过誉。就连他麾下的部属,也未必有多高明。

文官上头不用多说了,移剌楚材是郭宁的股肱,可他也才二十六岁罢了,郭宁从不干涉政务,但也知道有些老辣眼光、圆滑手段,不是生而知之的。贞祐元年郭宁进中都的时候,见过徒单镒,那老儿手中控制的年轻英杰可有不少,移剌楚材终究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至于武将,外人以为将星如云,定海军自家也安排了一批唱戏的,成天编排一些院本杂剧来吹嘘。郭宁上一次听说的时候,本方的钤辖以上军官,但凡有些名声的,一小半都上应星宿,快要放出法术来杀敌了。

但那是真的么?

寻常百姓们津津乐道,郭宁还能真信那些?

定海军的武将们,大都在最近两三年里连升几十级,到了现在的位置上。莫说通晓兵法,不少军官连大字都不识几个。而要论统帅之才,军队里的两位佼佼者,靠的手段依然来自于当年在河北塘泺带领上百强贼的经历。

这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