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384节(3 / 3)

军队到目前为止的战无不胜,是靠着郭宁给一群基层老卒慷慨分配利益,又带领他们似模似样地恢复出了大金国强盛时的打法,那也是老卒们唯一熟悉的东西。

这样的战斗力能维持多久?

两代人一代人,还是十年五年三年?将士们心里的火,会一直烧着,还是会在某个时刻,因为自家的富庶而忽然泄气?郭宁没有把握。

这样的打法真能所向披靡?

这天下间自有无数雄杰,他们一时反应不过来,却不会一直反应不过来。郭宁确信,自己不可能一直靠着发狠莽撞而所向无敌,迟早有一天会踢到铁板。

郭宁大力推进军校的建设,希望每一个层级的将士们都能在军校里得到充实。但军校里传授的许多东西,终究来自郭宁梦中的一鳞半爪。那些东西真能成熟起来,成为支撑军队的整套体系,为一个强盛政权保驾护航么?

郭宁还是不知道。

所以郭宁才渐渐地活得像一个军政集团的首领,而非单纯的武人。他依然喜欢练武,但练武之余,他会每天批阅文书,写下意见,虽然书法依旧不好。此番出巡,他也仔仔细细地探察每一处所经之地,询问都元帅府的计划是否开始推进,是否有什么疏漏。

但他很清楚,自己做的那么多事都需要时间来试错,来调整;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使军队建设走向正规,不断自我完善。必须坚持广积粮、高筑墙的策略,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压倒的敌人还很多,不止限于草原上那个强悍的游牧民族。

当然,要往长远去走,就得解决一些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郭宁站在城门前,看了看缙山城的城楼。

“倪一。”

“在。”

“把我的旗帜打上城头。这会儿缙山城、妫川乃至居庸关等地,应该都有蒙古人的阿勒斤赤盯着,看到了我的旗帜,聪明人就该有所动作了。”

“是。”

猎猎飞舞的大旗在城头招展的时候,许多将士都忍不住喝彩。赵瑄也适时地告诉陆续进城的汉儿奴隶,今晚额外还有加餐,于是他们也欢呼起来,使得城里城外都充斥着快活的气氛。

这种热烈气氛并没有实体,只体现在城池上空若隐若现的欢呼,或者城墙上将士们偶尔举起武器挥舞的姿态。

这种蛛丝马迹,隔着很远就会落到有经验的战士眼里,进而被他们推断出许多东西。

但老实说,就算是有经验的蒙古战士,现在也很难沉下心去推断。这种满城军民热闹哄哄的气氛,让人很不舒坦,压根定不下神。

缙山城北,纳敏夫从深草里探出身子。他瞪着布满血丝的独眼,竭力去看城头上旗帜的模样。但不知怎么回事,他越是瞪眼,越是看不清楚。

他心底里有一股火气腾腾地滚动,忍不住猛地张嘴,想要说几句什么。但这个动作抽动了嘴角边大块的糜烂出血之处,剧烈的痛楚让他一下子又把嘴闭上了。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开始与金国作战之后,无数蒙古勇士跟随着大汗争战,把马蹄踏遍了连绵山脉以南的女真人地盘。

荒唐的是,在一场接一场的战争中,蒙古勇士杀了许许多多的人,抢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可每次厮杀以后回到草原,普通蒙古人的生活又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善。

从中原掠夺来的东西,大都没用。

那些柔顺的锦缎没法防寒,闪闪发光的珍珠不能填饱肚子,沉重的铜钱和精美的器具只能看个舒坦,听个响。

而且这些东西也没法拿来交换。几年战争下来,一个千户部落里头,除非是地位最卑微的奴隶,每一个有壮丁的蒙古家庭或多或少,都攒了点这种东西。

家家都有,又没有用,那谁要它们?

每次追逐水草,搬动蒙古包时候,人们只想把这些东西全扔了。

对了,铁器倒是多了许多。比如铁制的铠甲,铁制的刀具,铁制的箭簇。

但成吉思汗已经下令,各部落不允许擅自厮杀。所以大部分时候,部落之间不打仗,这些铁器也就只有摆着看个样子。

如果非要把甲胄成天穿在身上,更是冬冷夏热,难受得不行!

与此同时,蒙古人原本有的东西,好像渐渐的少了。

比如家里本来放养的羊群,在男丁们连续几年南下厮杀的情况下,伺弄得总不如以前。放牧所必须的马,每家都有好几匹,可一旦打仗,就得骑乘着马匹出发,待到回来的时候,掉膘还算好的,累死几匹也很正常。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的蒙古人失去了许多东西,换来的却是那些全无意义的零碎玩意儿……大家究竟图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